世界在破晓的瞬间前埋葬于深渊的黑暗

Monday, March 14, 2011

有效的学习方式

(刊登于联合早报2011年3月13日)

  由于拥有认知心理学的专业训练,再加上从事与教育有关的行业,经常在社交场合被亲朋好友问及哪些学习方法有效。很多时候,此类问题都源于该亲戚或者朋友正在考虑将孩子送到某些声称可以开发孩子某些潜能,或者让小孩学习事半功倍的训练课程,所以想确认该课程的有效性。
  而往往在进一步询问有关训练课程的内容和其声称的益处时,常常会发现这些所谓的训练课程声称能带给小孩的益处,要不是没有科学根据,就是夸大其词、近乎离谱。例如,尽管利用视物卡片 (Flash Cards) 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帮助小孩学习,一些机构就在没有独立研究论据的支持下,声称他们所开发的视物卡片训练课程能够增加小孩的智力和学习潜能。
  有时候,我也碰过训练课程所标榜的功效完全有悖于科学常识的例子。例如,有些训练课程声称透过某种训练方式能够开发所谓“右脑的潜能”,殊不知人类在学习新知识时都会同时用到左右脑,而所谓右脑有未开发潜能一说其实只是个以讹传讹的谬论。因此,本人很多时候给予亲朋好友的建议是:别花冤枉钱。
  每当我如此奉劝时,大家接着就顺理成章地询问我是否有帮助孩子课业的学习方法。当然,本人都会很乐意地分享研究文献中一些被证实对于学习有效的方法,如测试自己曾温习的内容会比再度温习来得更有效的测试效应 (Testing Effect)、或者是在交叉解答不同题目的习题会比重复解答同一个题目的习题更有效的交叉效应 (Interleaving Effect)、或者是将温习时段分隔会比一次过温习来得更有效的间隔效应 (Spacing Effect) 等等。
  然而,每当本人兴致勃勃地与亲朋好友分享这些经过研究证实有效的学习例子时,很多时候所得到的回应是些许的失望和不满;原来他们都在期望本人提供一些神奇的学习妙方,而不是这些简单的学习方法。我起初不了解为何大家会有这种反应,直到某天某位朋友一句随口的评语才让我恍然大悟:“哎呀,说来说去还是得温习功课和练习习题,只不过是用稍微不同的方法。我还以为有不用花很多时间温习功课的方法。”
  我常常在想,社会上会出现这么多声称能够开发潜能的训练课程,是否就源自于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大家都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女能够透过某种神奇的方法,不费吹灰之力就在学业上取得成功,而不需要忍受努力读书的煎熬;仿佛勤奋已经不是一种美德了。因此,他们才想寻找一种以最少努力,却可以达到最大成果的方法,使自己的子女在学业上取得成功。
  当然,我并非指责所有对于这些声称能开发潜能的课程感兴趣的家长都是急功近利的,有些家长只不过是希望透过不同的途径减轻子女所承受的压力。例如,每当许多亲朋好友听到我阐述有关测试效应时,都会大皱眉头指出,现在学校的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是否还有需要用测试来增加他们的压力?尽管本人试图解释利用测试来温习的方法并不一定会造成压力,不过很多时候我的解释都不被接纳。
  无论其目的是为了要走学习的捷径,还是想减轻子女的学习压力,大家在急于让自己的子女成为人上人的当儿,是否该让孩子知道,必须也吃得起苦中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