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破晓的瞬间前埋葬于深渊的黑暗

Sunday, June 26, 2011

消费还是循环?

(刊登于联合早报2011年6月26日)


母亲所戴的手表是父亲在二十多年前全家到香港旅行时买来送她的结婚周年礼物。尽管手表现在看起来有些中古和过时,而在这二十年期间叶历经了无数次的修理,不过母亲对于手表却始终不离不弃。我们曾经建议母亲换另一只手表,并且还想要带母亲去选购新的手表,不过却被母亲以手表还可以用或者手表还可以修理等理由拒绝了。

当然,母亲对于手表的态度代表了她那一代人某种对于消费的看法。至少,我也可以从父亲和许多长辈的身上看到类似的态度,而这种消费的态度有别于本人每次听到有关新科技产品面世的消息时内心不知觉地发出的那种难以克制的购买欲望。

然而,如果大家相信一般普遍流行的经济学说,父母对于消费的态度其实是无利于经济增长,而本人的欲望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某种原动力。更具体地说明,父母是过于谨慎的消费者,因为不随意掏腰包去购买最新颖的产品,所以导致零售业受到打击,而这也间接影响到生产零售产品的公司。反之,本人对于新产品的渴望将会成为刺激零售业发展的动力,而这也会间接带动零售业背后的生产业和周边的其他行业。

老实说,以上的经济学说是本人在思维上无法完全认同的概念。或许是因为小时候被灌输节俭是种美德和奢侈的生活是种不被认可的习惯,所以要自己接受奢侈消费是对经济发展有益的说法实在有些困难,尽管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个奢侈的消费者。或许是因为本人某种自命清高的性格,不满意许多广告和行销商为了鼓励大家消费而将许多生活态度和想法与产品挂钩,仿佛暗示消费者只要透过消费就能够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圆满,而这种想法本人比较难接受。

除了个人的性格倾向之外,或许让本人无法接受以上说法的最大理由是本人其实支持环保运动。因此,本人意识所谓以增加消费需求来刺激经济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与环保的概念背道而驰。至少,本人认为那些笃信经济增长必须靠刺激消费需求的人没有考虑到以上说法所隐含的假设,也就是地球拥有无限的资源,可以让人类无节制地继续生产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购买欲的产品,让国家的经济因为大家的消费而不断地增长。大家只要随便上网搜寻有关垃圾山的画面,就大概会了解为何本人认为消费至上的经济模式在长远的将来是行不通的。尤其是在全球人口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如果各国保持这种消费模式,全世界必定会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

            如果全球在未来出现资源短缺的情况,各国就将面临如何从消费至上的经济模式成功转型。有关此问题,本人建议大家可以从环保理念和本人父母对于消费的态度得到一些启示,以循环和维修的经济模式取代不断生产的经济模式。在此经济模式下,产品生产和更新的周期会延长,不过商家也同时不会草率地推出新产品,而是会等到产品有显著的突破后才推出市场,有别于现今商家只为了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而时不时推出与前身相差不大的所谓新产品。

不仅如此,循环和维修的经济模式也将减低制造的需要。这意味厂商着对于原料的需求将减少,而开采原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的问题也会减少。 还有,工厂也会减少废弃排放和对于能源的需求,而消费者所抛弃的垃圾也会减少。这些效应都直接或者间接减少人类对于环境的冲击,能够确保地球的污染程度有所改善。

当然,实行此经济模式的其中一个顾虑或许是经济方面是否会受影响。有关此问题,本人承认自己也不知道如果要商家着重于产品的维修而非制造是否会导致经济萎缩。然而,有关循环旧商品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如果从美国几个已经实行透彻的循环计划的大城市的案例来看,那么循环的工业不仅制造了许多就业机会,也替其城市的政府和私人企业省下了许多钱。

            在全球资源将可能出现短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的情况下,或许各国政府应当考虑现有的经济模式,不要只着重于短期的经济增长,应该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在未来所会面对的问题。当然,如果我们持续现有的经济模式,在资源真的面临短缺的情况下,或许循环和维修的经济模式也将成为唯一可行的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