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破晓的瞬间前埋葬于深渊的黑暗

Friday, January 30, 2009

Instruction Manual For Life

Another excellent video from Qualia Soup, this time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ramin Trees...
Do you have an instruction manual for life and did you really read it?


Ducks on Frozen Pond...

Taken on a cold winter day...

Skewed View of Science

Another excellent video from QualiaSoup...


It Could Just Be Coincidence

I have recently found this user on YouTube who posts a lot of interesting short video clips on science education. I like his presentation because it is easy for the lay person to understand and he hits the critical points of the argument quite well. Below is a video that he has made on coincidences. I will be posting more videos from this person on my blog from now on. For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viewing his other videos on YouTube, type in "QualiaSoup" to search for his videos.

当药物变成商品

(刊登于联合早报2009年1月25日)


如果在美国观看电视节目播放的广告,会发现许多药剂公司贩卖处方药物 (prescription drugs)的广告。有别于非处方药物 (non-prescription drugs),处方药物需要医生开的药方才可以购买。尽管不同药剂公司所贩卖的处方药物有很大的不同,不过其广告模式却大同小异。广告演员首先会列出一些症状,声称这些症状很可能是某个疾病所导致。该演员然后会声称有研究显示有超过某个比例的美国人患上此疾病,并且警告该疾病的危险性。最后,该演员会声称某药物可以治疗或者预防此疾病,并呼吁观众向他们的医师询问有关此药物的资料。

老实说,一般人在观看了这些广告后会感到些许担忧吧,因为很多时候广告里所提到的症状都是些极常普遍的症状。若对于医疗知识没有某程度的了解,或许就会认为自己已经患上此疾病。难怪我不止一次听到美国的脱口秀表演者利用此现象制造笑话:当我看完这些广告时,我还以为自己身患绝症了。

此类广告的普遍源自于美国政府于1997年对于处方药物的售卖放宽的政策。在各大药剂公司积极地向美国参议员进行游说后,美国政府增加了药剂公司透过大众媒体推销处方药物所能够使用的经费,导致药剂公司相继采取积极的行销策略。顺道一提,由于本地政府禁止药剂公司直接向大众推销处方药物,因此本地没出现类似广告。

然而,此行销策略在美国却引起争议。许多医疗学者认为药剂公司夸大了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这些疾病所可能引发的症状。有两个权威的医疗刊物分别在几年前就针对了此现象发表了一系列报告,指出许多药剂公司为了提高销售量而不择手段地伪造疾病,把人们渐渐年老时所出现的普通生理状况包装城疾病,然后呼吁大众购买他们所制造的药物来治疗这些 “疾病”。这不仅让大众花前去购买不需要的药品,也间接在大众的心里制造了无谓的焦虑和恐慌。
 
不仅如此,此行销策略也间接提高了药物的费用。羊毛出在羊身上,花在广告上的经费在某种程度上就由更昂贵的药物价格来抵消。欧盟一直不允许药剂公司在欧洲进行如此积极的行销策略,是因为考虑到公共医疗费用会因此提高。美国的公共医疗服务在发达国家中是公认最糟糕的,而许多专家认为昂贵的药物是其中一个原因。

尽管我们可以将问题推给美国药剂公司的积极行销政策和美国政府的政策,不过只要进一步讨此问题,就不难发现其实是因为药剂公司、美国政府和有些美国大众对于药物和医疗服务在社会上所应该扮演的角色采取了某种看法。或许Merck三十年前的总裁Henry Gadsden在接近退休时接受Fortune Magazine的访问里所发表的言论可以很精确地表现出此看法:许多药剂公司的问题是他们的消费族群仅限于患病者;如果药物能够像口香糖一样就好了,因为药剂公司的消费族群就会扩增。Gadsden也表示为健康的人制造药物是他长期的梦想。

根据医疗记者Ray Moynihan指出,Gadsden的梦想在他发表该言论后被渐渐实现,因为许多药剂公司在九十年代将大笔资金从研究部门投入行销部门,利用上述的广告手法制造大众对于药物的需求。换句话说,药剂公司不再把药物当成药物在出售,而是将药物当成商品售卖,就算利用误导大众的广告手法来刺激或者制造新的消费市场也无所谓。

在近二十多年内,全世界的政治潮流都吹着一股崇尚自由市场和资本主义的风。当然,此潮流对于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做出了相当的贡献。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在这股潮流的影响下,许多企业和政府机构渐渐把所有的制造出的产品当成商品,并且在某程度上把私人企业利润至上的原则引入许多公众服务中。因此,许多国家在近二十年内都打着提高效率和利润的原则把原本是国营的服务、工厂或者基本的水电服务私营化。当然,此举动在某程度上确实让许多原本效率低的国营工厂和服务变得更有效率。然而,如果透过以上将药物当成商品的原则思考此现象时,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检讨和考虑此现象:我们社会里所有的服务或者产品是不是都应该采取私营企业利润至上的原则呢?

Tuesday, January 20, 2009

Pictures of San Francisco Coastline



This was taken when I visited San Francisco over winter last year. I particularly liked the second photo.... thought it looked cool.

私奔

(A mushy poem, I guess...)

我们相约私奔于一辈子的柴米油盐
我会忘记如何浪漫
你会忘记如何撒娇
我们会脱下那些不堪的年少轻狂
穿上岁月在我们躯体上留下的痕迹
然后在接下来的每分秒
学习如何相爱

Tuesday, January 06, 2009

影子变形记

(刊登于联合早报2009年1月6日)


我放弃了存在的权利
让影子代替我与世界共鸣
将人工染料织入单调表面
将稻草和棉花塞入单薄躯体
用华丽服饰立体出影子的轮廓
用扑鼻的香气掩盖着不存在的气息

然后将脑里的知识和胸里的志气
全都移植到肚子累积的脂肪下
让重心集中在不显眼和没争议的地方
同时做为将自己固定在地面上的锚
将行人践踏过的灰尘如同衣裳穿在身上
任由地面的尘砂将身上棱角和色彩磨平
让面无表情粉刷在每寸变质的肌肤上

我的意志连接着影子控制所有举动
燃烧着梦想维持这场互相牵动
直到彼此取代对方的存在
直到没有人认出原来的我已经化成没有重量的黑影
直到全世界都习惯那具华丽和人造的虚体

或许这不只是自己的经历
或许每个人都是影子和每个影子都是每个人
我们只不过是生活在一个影子和影子接触的世界
我们的存在只不过是穿梭在影子和影子的影子和影子当中
直到黑暗降临把所有的影子掩盖
直到黑暗降临照亮着我们丑陋的存在
那影子和影子般的存在

Friday, January 02, 2009

别做数字盲

(刊登于联合早报2008年12月30日)


由于有许多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字教育的朋友,因此不仅一次在社交场合碰到以下的状况:某位朋友对一般人错误运用文字和搀杂不同语言的习惯表示不满和厌烦,并且提出这些胡乱运用语言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就如同文盲。

然而,同样的朋友却会在相同场合在讨论某些和数字扯上关系的社会现象,或者是媒体上报道的某某指数时有意或者无意地表现出对于数字的误解和简单数学常识的陌生。有些朋友甚至还会因此而引以为豪,在我试图指正他们误解时声称他们不是数学家和科学家,没有必要去了解这些生冷和没有感情的数字,殊不知这些话语在他们先前的控诉前显得讽刺。

我经常向朋友们提出了解数字的运作和简单的统计知识的重要性和益处。然而,由于自己的本科并非数学,再加上统计学也只是副修而非主修,因此很多时候在提出以上的论点后,所能举出的例子都有限,导致了解数字和统计学原理的论点在朋友面前听起来没有说服力。

最近,我接触到了约翰·亚伦·保罗斯 (John Allen Paulos) 的作品。虽然保罗斯本身是位数学教授,不过他有别于一般大家印象中的数学教授。除了平易近人和带有些许幽默感的文字外,他对于困难数学概念的解释非常清晰,并且经常引用生动和熟悉的例子让读者对于所讲述的概念更清晰。

由于保罗斯历年来出版过多本著作,因此读者或许在决定应该先阅读哪一本时会稍微举棋不定。如果让本人来选择的话,必定会从Innumeracy: Mathematical Illiteracy and Its Consequences (《数字盲及其后果》) 开始。 保罗斯在此书里阐述了他的作品的中心思想,也就是了解数学对于整个社会的重要性,并且指出在由科技主导的社会里如果对于数字不了解就等同上世纪的文盲。他也从多方面指出数学知识对于个人和整个社会,在做任何决定时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不仅如此,保罗斯也在此书探讨为何有许多人对于数学会有所恐惧,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办法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对数字无法产生敏锐的触感。其中一个原因,包括媒体和大众有意或无意重复数学是非常难学的科目,导致许多人在真正接触数学之前就有所偏见和恐惧。当然,保罗斯也指出,其中的原因是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都刻意运用艰涩的术语和陌生的例子,而完全不试着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里。

如果《 数字盲及其后果 》是保罗斯对数学的热忱的宣言,那么Beyond Numeracy: Ruminations of a Numbers Man (《了解数学后:一个数字男的反思》)就是保罗斯对于一些数学常识、理论和概念的心得和反思。此书最适合那些对于数学常识有稍微了解的读者。保罗斯在此书以短篇文章的方式来阐述他对许多数学概念的心得,并且用全新的角度和观点让读者重新了解原本以为非常熟悉的数学概念。例如,你知道许多幽默的笑话里头,都蕴藏了某些数学和逻辑的结构吗?或者,你是否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似巧合的事物,在经过简单的计算后,会显得其实是很普通的事物?这些都是保罗斯在此书所提到的一些课题。

由于保罗斯声称要让大众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就是将其原理融入日常生活里,因此在他的作品当中找到 A Mathematician Reads the Newspaper (《一位数学家阅读报纸》)也不稀奇。此书的分划就如同一份报纸的不同版面,有社会、经济、政治、体育、讣告、书评、文学、生活等等,而保罗斯也同样采用短篇文章的方式探讨数学在这些课题中所扮演的角色。他有时候是指出和批评媒体对于某些数字的错误报道,有时候却提出某个数学或者统计学的原理,让读者刻意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同样的新闻报道。

以上介绍的三本书仅不过是保罗斯许多著作中的冰山一角,各位如果在阅读了这些书后对数学产生了多一点的兴趣,不妨去阅读保罗斯其他的作品。或者,只要各位能够开始了解学习数学和了解文字的重要性,知道其实数字盲和文盲没有什么不同时,那么相信保罗斯在写这几本书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



星期天的存在

(A poem I wrote in high school. One of my all time favorites. Unfortunately, it was never officially published...)

我用一种孤独的姿态
向世人宣告我的存在
配合激动的摇滚舞曲
星期天早晨的无聊典礼
在还残留着梦的棉被里

“去你他妈的所有真理,
宁静是我唯一想听见的道理,
你的思维和行为让我反胃,
叫我怎么咽下早餐怎能享受咖啡?”

那不是叛逆的歌词
是我邻居厌烦的抗议
豪宅总是发出巨大的回音
它淹没了我吉它的声音

我必须向世人宣告我的存在
于是唯一的方法便是离开
离开被窝的温暖
离开斗室的墙壁
离开从邻居家中飘来的咖啡香
带着噪音和思绪
理想和勇气
和脚车一起出发
远去前偷偷把邻居的跑车刮花
还在他铁门上涂鸦

凶悍的狗儿追了上来
那是邻居的帮凶
它大概不喜欢我的作风
我急速骑着脚车逃离
我迫切需要一些援助
只要能遇上任何路人
我都会向他求救
管他红的黑的白的
只要不是猫就可以
当然也不能是狗
双犬相争我会被波及

但我终究没有与谁相遇
狗儿刁走了我的勇气
它留下了不灭的踪影
在白色的风和凉爽的云里

我踩着不知所措的继续
上下 上下 向前踏进
我开始有点口渴
我似乎有点饥饿
于是在十字路口的麦当劳
我决定暂时停下

我点了一个形而上学的麦香鸡
还有世界大同的炸薯条
更不能忘记我最喜欢的柠檬茶
那是比较能让我感觉到自我存在的饮料

窗外的风景有我的影子
那是为了寻觅而逃出躯体外的思绪
于是我决定写一首诗
从稿纸的第零页第零行开始
诗名就叫做〈星期天的存在〉吧
虽然听起来有些通俗

对面的桌子坐了一位可爱的姑娘
看起来像是白雪公主的妹妹
或者是梦中时常出现
却又无法触摸的倩影
我已经坠入爱河的无能为力

故事在此有了转折
就如同电影里的通俗情歌
原来那姑娘是我邻居的女儿
要爱她我就得抛开原则
我和我自己出现了隔阂

“生存本就是一种矛盾,
要大声宣告就必须保持沉默,
要叛逆就必须先遵守规则,
要企图寻觅首先就得学会放弃,
所谓终点也是起点,
而起点也是终点。”

这是影子给我的忠告
在他带着脚车离去前
留下我和不完整的躯体
我遗弃我所有的诗集
我开始学会放弃

噪音成为婚礼的进行曲
邻居成为我的岳父
狗儿成为我的伴郎
理想成为一支香槟
为我庆祝这美丽的葬礼

我沉睡在情人的怀抱里
我仿佛听到自己的存在
随着生命的呼吸而存在
就在这个庸俗的星期天下午

陈升-美丽的邂逅

现在正在聆听陈升的新专辑《美丽的邂逅》。真是一张很棒的专辑。尽管阿升的歌曲里没有芭拉歌的那种 hook 和 melody,不过如果用心聆听的话,会发现里头有许多不一样的东西。本人较喜欢的有听起来有些梦幻的《飞行城市》、拥有中国风的《牡丹亭外》和《不完全部落》这些歌曲。

以下是本人在YouTube找到的阿升近期的专访,里头他稍微谈了自己的人生观和创作过程。


Part 1


Par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