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破晓的瞬间前埋葬于深渊的黑暗

Sunday, May 13, 2007

让每一天都是地球日

(刊登于联合早报2007 年5 月13日)

在全球变暖阴影的笼罩下,今年的422日对许多人而言意义更为深刻,因为这是环保份子为了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于70年代设定的地球日(Earth Day)。在今年的地球日,美国许多民间机构和环保组织都在各大城市举行许多教育性的活动。本地也不例外,除了遴选出所谓的地球小姐(Miss Earth)、举办以环保意识为主题的数码艺术比赛之外,各大报纸也在当天特地报导有关环保和绿化的新闻, 以提高读者的环保意识。

这实在是令人鼓舞的消息!看来地球所面对的各种环境问题大概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为我们已经把环保的讯息传达给大众了!

然而,年纪较大的观众或许会记得80年代末有关臭氧层被破坏的讯息。即使是地球暖化和温室效应也并不是近几年才普及的词语,这些词语在90年代初就已经存在了。我记得在好多年前读到一篇文章,叙述的是70年代末许多环保组织在美国的大城市举办的活动,结果讽刺的是活动制造出大量的垃圾,完全违背了活动本身所要传达的讯息。由于那篇文章的结尾非常深刻,因此我至今还可以记忆犹新:所谓的地球日仿佛只是让所有的参与者得到某种心灵安慰的空洞节日,因为大家只要以为自己在大街上高喊自己支持环保就等同为环保尽了一份力,结果什么东西都没有改变,而环境问题依然存在。

我不是反对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而是担心这并不足够,尤其是在许多科学家都提出了人类只有大概十年的时间解决地球暖化问题,以致它不会发展成无可挽回的局面的看法下,解决环境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了。在此背景下,有关当局许多针对环境问题的措施更显得难能可贵,如安装太阳能的街灯和种植树木。然而,要解决环境问题仅仅靠这些小措施是不足够的,还需要更大和更多的改变。

或许最难改变的是多数人对于经济发展的看法吧。我曾经和许多来自中国和印度的朋友交谈,问他们对于控制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量的看法如何,而他们的答案总是非常相同,就是这样子会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个不公平的做法。换句话说,环保措施固然重要,不过经济发展必须放在优先。我相信持有此看法的不只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朋友和领袖,就算是询问本地或者是欧美的朋友和领袖,十之八九也会得到同样的答案吧。

对于此看法,本人觉得非常难理解。如果整个地球的环境都搞砸了,还有什么经济发展可言呢?难道被保存的大自然不算是一种可贵的资源吗?根据路透社的报导,中国政府最近发表的一份探讨全球暖化问题的报告就充满了矛盾,一方面承认全球暖化或许会为中国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另一方面却拒绝减少温室气体排量。不仅是中国,就连由布什领导的美国政府也如此,一方面对于地球暖化问题表示关注,另一方面却不肯签署京都议定书。难道各国政府对于环保的关注只不过是某种达到自我安慰的行为,其心态就跟那些70年代末参与地球日庆祝的大众一样吗?

我很少庆祝母亲或者父亲节,只因为我相信子女应该无时无刻尊重和爱惜自己的父母,无需等到父母亲节才如此。或者说,对于子女而言,每天都应该是父母亲的节日。此逻辑大概也可以运用到地球日上吧。在解决地球暖化问题的时限慢慢减少的情况下,或许各国政府和全球人民应该开始把每天都当成地球日,把解决地球暖化和环境问题放在最优先的位置。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