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破晓的瞬间前埋葬于深渊的黑暗

Tuesday, May 18, 2010

在我们批判之前

(刊登于联合早报2010年5月16日)


最近朋友透过电邮转载了一篇本地某位伪知识份子所发表的文章,其文章内容大概如此:这位仁兄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接触到许多本地的年轻人和同年纪的新移民后所得到的结论是本地的年轻人不比同年纪的新移民来得刻苦耐劳和有上进心,因为本地的年轻人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已经没有所谓的冲劲。该仁兄还扬言,如果任由这种惰性滋生,在不久的将来内会出现新移民的总理。
其实,该位仁兄的看法并不独特,因为本人经常透过媒体和与朋友和同事的对话中听到此看法被阐述。当然,本人也发现并非所有阐述此看法者都会将本地的年轻人与同年纪的新移民比较,有些人比较的对象是 “上一代的人” (有趣的是不同年龄层的比较者所指的 “上一代的人” 都是他们所属的那代),不过所阐述的论点的大纲却大同小异,也就是年轻一代的新加坡人没有能耐去面对这个世界的挑战。
每当本人听到此论点被阐述时,不禁会反问提出论点的人:你怎么能如此确定呢?你有证据显示本地的年轻人比不上同年纪的新移民 (或者上一代)?当然,被反问的人立即会提出许多符合论点的亲身经验,例如当教师的就会以学生为例子,或者当上司的就会以年轻的下属为例子。
当本人指出这些都是轶事证据 (anecdotal evidence) 时,无法有效支持他们的论点时,被反问的人通常会不是以他们只是提出看法而非事实,所以无须提供证据的理由辩护,就是恼羞成怒地质问本人能够提供本地的年轻人比同年纪的新移民(或者上一代)优越的证据。有些人甚至指出本人因为是新加坡人(或者是年轻人),才会站在此立场上有意为本地的年轻人辩护,并且带着某些嘲讽的意味叫本人别这么 “大新加坡主义” (或者别成为所谓Y世代的盲目拥护者)。
其实,本人并不是想提出本地的年轻人不比同年纪的新移民(或者上一代)逊色的论点,因为本人也没有任何证据支持此论点。让本人不舒服的并非是本地的年轻人较为逊色的论点,而是许多人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就把此论点当成事实看待的现象。再怎么说,此论点基本上是在否定社会上一整个年龄层的看法,提出来的人至少也要拿出某些数据或者研究报告来说服本人吧?
如果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此现象,不难发现这就是所谓刻板效应导致的认知偏差。由于对于某族群的人拥有某些先入为主的观念,因此在与此族群的人接触时,只会留意到符合原先持有观念事物,而不会去注意到不符合原先持有观念的事物。换句话说,如果一直认为本地的年轻人比同年纪的新移民逊色,那么我们只会留意和记得那些表现不好的本地年轻人和那些表现优越的新移民,就算是看到表现优越的年轻人也会视而不见。
不仅如此,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文献里也有一个与刻板效应有关系的自证预言(Self Fulfilling Prophecy)现象,指的是人们对于事物的期盼常常会间接改变自己与他人的行为互动,而其改变也会间接导致事先所期盼的事物成为事实。比如说,如果某位上司认为本地的年轻人较为逊色,就不会安排有挑战性的职务让属于此族群的下属胜任。这无形中使到下属没办法表现,而最终也就成就了该位上司原先的看法。对于例子中的这位下属而言,这无形中也成为了某种恶性循环。
本人再次重申,自己并无意提出本地年轻人不比新移民(或者上一代)逊色的论点,因为本人实在也无法提出任何支持此观点的证据。本人只是在担心,如果大家都把没证据支持的观点当成事实,那么我们会不会因此无意中造成不必要的自证预言现象呢?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The "strawberry generation" seems to be a popular conversation topic nowadays.

I've always wondered how well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would do in today's fast changing environment. Perhaps any differences is due to the situation and not the person?

Unfortunately, I can't provide any concrete evidence either.

Anonymous said...

The previous comment was by me. for some reason, I couldn't leave my name in the name/url section.

Ha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