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破晓的瞬间前埋葬于深渊的黑暗

Sunday, January 08, 2006

不应该存在的神话

(刊登于联合早报2006年1月8日)


韩国干细胞研究者黄禹锡捏造实验数据的事件被揭发后,许多评论者都揣测导致这个科学和学术界丑闻的主要原因。有人把矛头指向韩国人的急功近利文化。有人说这是政界与学术界挂钩的结果。还有人指出这是媒体争相吹捧所造就的现象。

许多评论者把此事件形容为黄禹锡神话的破灭。同样从事着科学研究的行列,我在看待这事件时认为神话根本就不该存在。任何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同仁大概都会有同样的经验:每个成功实验的背后都是无数次失败实验。即使研究成功,也不会说是完全成功了。科学的主要指导原则是所有的新理论都只是 “有待论证的假设” ,因为任何科学理论都有可能被新的证据推翻。

然而,当媒体有意把某位科学研究者捧成媒体宠儿时,就同时神化了这个人物,让大众把他当成偶像崇拜,与科学和学术研究里所重视的质疑精神背道而驰。如果碰到没有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研究者,大概就如同黄禹锡一样吧。如果是有责任感的科学研究者,就应当以虚心的态度面对,并且避免被卷入媒体的旋涡。当然,有职业道德的研究者也都不会利用媒体推销自己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我觉得黄禹锡事件还透露了另一个事实,也就是或许多数的大众媒体还未具备可以准确地报导有关科学研究的新闻的能力。我经常从大众媒体听到某些惊人的科学研究结果而进一步去调查时,才发现很多时候不是媒体夸大其词,就是在解读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完全搞错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像本人一样吃饱饭没事做。他们通常就把媒体所报导当成真理。

许多大众媒体都必须把讯息浓缩到可以挤到有限的版位空间或者空中时间。然而,要彻底地了解任何科学研究就必须了解该研究的背景。很可惜,这些知识往往在媒体编辑新闻的过程中被删除掉,导致很多科学研究报导在大众媒体中呈现断章取意的现象。不仅如此,某些媒体喜欢利用引人注目的头条,这很多时候只会误导大众,把重点放在研究以外的东西。

虽然我相信规模较大的媒体公司都会聘用科学系毕业的记者来跑科学新闻,不过这些记者对於艰深的高科技也未必都完全明了。因此,当这种状况发生时,记者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去试图了解其中的内容,或者得花多些心思与其他专家确认。然而,由于不同媒体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面对着独家和首播的压力,通常都会忽略再度确认新闻的真实性,或者寻求第三者的意见 (学术界里有些研究者较早时已经对黄禹锡的研究产生怀疑了)。这个情况在本地或许不是很普遍吧。

当然,大众媒体没有能力应付科学研究方面的新闻未必是导致黄禹锡事件的主要和唯一原因。如果一个人有心要欺骗和隐瞒时,那么要把他的谎言揪出来也没这么简单。毕竟,学术界也是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才把此骗局拆穿。当然,我也不是说大众媒体并非完全没有能力报导有关科学研究方面的新闻。毕竟,在韩国还是有某个电视节目在经过调查后,勇敢地揭发黄禹锡的罪行。然而,这个节目却遭到其他媒体的攻击,结果还惨遭停播的命运。由此可见,一般大众媒体还必须增强在这方面的能力吧。

要不然的话,如同黄禹锡这个原本就不应该存在的 “神话” 大概还会陆续地重演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