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破晓的瞬间前埋葬于深渊的黑暗

Wednesday, July 19, 2006

乡音

(刊登于联合早报2006年7月16日)

在底特律机场的候机室等待前往日本的班机时,突然听到身后传来熟悉的口音。我转身一看,发现口音是属于三位年龄大概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在好奇和为了打发时间的原因下,我上前问那些年轻人是否是来自新加坡。果然,他们都是和我一样等待着前往日本的班机,然后从那里再转机回国。

从我们的交谈里,我得知这些年轻人都是初级学院生,而他们来到美国是因为学校派他们参加由波士顿大学为高中生举办的某个类似夏日营的医学研讨会。我们聊了大概五分钟后,其中一位同学突然问我怎么知道他们来自新加坡。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其他两位学生就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他,然后异口同声地说:天啊,这还不简单,听口音就知道了嘛!

这让我想起去年在多伦多参加某个学术研讨会遇到了之前在国大心理学系的讲师的事。当我们在了解彼此的近况时,有一位男士就突然打断我们的对话,问我们是否来自新加坡。原来那位男士是长期在欧洲某所研究员工作的新加坡人,有多年没有回国了。我们聊了几句后,那位男士稍微感叹地说: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这种口音了,还真让人怀念。

当然,以上所提到的口音指的就是参杂着华文、英文、马来文和方言的新加坡式语言,也就是有关当局一直以来所不鼓励的口音。从媒体上的封杀到投资大笔金钱来鼓励人们说纯正的 英语或者正确的 华语,可见有关当局有意将此口音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彻底铲除。

撇开在一个多语社会里能否真的确保语言不互相影响和借用的问题不说,有关当局是否应该考虑他们如果成功将此新加坡式语言彻底去除,是否同时也会铲除掉某种新加坡人所拥有的特征呢?尽管有关当局一直强调鼓励人们讲正确和纯正的中英语是为了提高经济竞争力,不过日本人的英语说得不怎么好也不见得他们的经济受到影响。或者,就算在英国和美国里你也找不到纯正的英语,因为每个地区都会有他们独特的腔调和词汇。

然而,我在某种层面上赞同有关当局的看法,认为我们应该正确教育学生正确的英语和华语的语法,以便与全世界沟通。我只是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在这个过程中摒弃自己独特的语言。我看过许多在日常生活里运用新加坡式语言的人,然而却也可以在工作时运用正确的英语或者华语。我相信多数人的智商没有低到需要别人告诉他们应该在什么场合运用什么语言模式吧?

前些时候不是有一些关于何谓新加坡文化和新加坡人的认同感的讨论吗?耗费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这些讨论,结果也没有得到什么具体的结论。或许答案并不远在天边,而已经是近在咫尺了。新加坡文化和新加坡人的认同感就一直挂在我们嘴边。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