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破晓的瞬间前埋葬于深渊的黑暗

Sunday, July 22, 2007

科学不是迷信

(刊登于联合早报2007年7月22日)

最近回国和朋友会面,常讨论的话题是科学在社会所应该扮演的角色。由于本身学术训练的关系,因此对于科学应该在社会扮演重要角色的看法非常坚持。然而,此立场也通常和朋友对于社会某些现象的看法对立。例如中医、风水、特异功能、星座学、另类治疗等等。对于以上 学问,本人的立场是它们都不是建立在严谨物理证据的基础上,在某种程度上就等同迷信。

当然,有许多朋友都不认同本人的看法,最常提出的反驳是就算科学为人类带来许多高科技产品,不过却无法解释宇宙所有的事物。因此,只依靠科学角度来理解和反对以上提到的现象过于霸道、思想狭隘和高傲,而对于科学执著才是迷信的表现。

本人不否认科学无法解释宇宙所有事物,不过却不认同利用科学理解世界的做法就等同思想狭隘和高傲。首先,许多人经常把科学误解成科技产品,认为所谓科学就是太空梭或者电脑。其实,科学是一套教导人们如何获取知识的指导原则。

所谓迷信,就是客观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不合理的信念。反之,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建立在可供观察的 (publicly observable) 客观证据上,绝对不会声称别人测量不出某些现象的证据是因为没受过训练,或是没有某种的特殊能力。然而,此借口却是以上提到的现象在受到证据不足的指责下经常搬出的理由。不理会客观证据的不足而坚持某些现象存在,难道就不比因为证据不足而不接受某些看法的行为来得更思想狭隘吗?

科学理论除了必须建立在客观证据上,所有形容该理论的概念、术语,以及现象都必须拥有操作定义 (operational definition)。也就是说,所有的科学理论都必须拥有能够被观察或者衡量的现实依据。这也是为何科学家都坚持把理论建立在客观证据的基础上。如果知识是建立在主观的意见和看法上,那么恐怕永远都无法有所进步吧?

本人之所以认为科学并非高傲和思想狭隘,是因为其基本的理念建立在我们对于整个宇宙的了解并不全面的原则上。对科学家而言,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理,而任何科学理论都有被推翻的可能性,只要能提出足够的证据。当然,支持某理论的证据越多,此理论被推翻的可能性就越低。就如同进化论,尽管此理论几乎成为真理了,不过只要有人能够找到属于寒武纪的人类化石,就足以推翻此理论。或许利用已故物理学者Richard Feynman生前的经典语录来形容一般科学家的想法最为贴切了: 我拥有近似真相的答案、可能被推翻的信仰,以及对于不同现象拥有不同程度的确信,不过我从来不会对任何事物拥有绝对的看法。

仔细想想,这种只承认客观证据所形容的现实,而不接受客观现实以外的揣测的思想不就和孔子所说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等看法相近吗?如果不愿意接受没有足够证据的现象也可归类于迷信的话,或许这世上没有不能归类为迷信的看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