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 Maher is back!
世界在破晓的瞬间前埋葬于深渊的黑暗
Sunday, August 31, 2008
Wednesday, August 27, 2008
神木與瞳-武裝的薔薇
黄美珍和赖铭伟是我在观看星光2时最喜欢的两名选手,而今他们一起组团发专辑,我当然是豪不犹豫地购买。这首是整张专辑里我最喜欢的歌,而我也觉得这张专辑非常棒,有rock出感觉来......
现在只期待我当时也很喜欢的另一个参赛者曾佩慈有机会发片吧......
现在只期待我当时也很喜欢的另一个参赛者曾佩慈有机会发片吧......
陳奕迅 - 然後怎樣
This is my favorite song from Eason's newest album. Yet another set of fantastic lyrics by 林夕.
Monday, August 25, 2008
Spencer Wells: Building a family tree for all humanity
This is a talk on using DNA to trace our origins....
David Griffin: Photography connects us with the world
Another gem from the TED talks... This is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for me as it talks about photography, which I have a keen interest in...
One From Memory Lane
如何悼念自然灾难的罹难者
(刊登于联合早报2008年8月)
要悼念自然灾难的罹难者的原则大概就跟悼念任何过逝的人一样,必须 看与往生者的交情多深,以决定悼念时的情绪和方式。如果你在葬礼看到一个人哭得死去活来,然后得知此人其实与死者毫无交情,那么你大概会觉得此人非常虚伪吧。或者说,如果往生者的亲人都没什么情绪的话,大家在私底下都会议论纷纷,彼此猜测死者是否与家人不和。
当然,悼念自然灾难的罹难者还是有些不同,毕竟很多时候罹难者都不是我们所认识的人,而且他们的尸体通常在十万八千里之外,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到他们的葬礼面前声泪俱下地控诉大自然的残酷 。因此,我们只能够透过其他间接的方式悼念罹难者。
对于文匠而言,最直接的悼念方式大概是透过笔尖写出一首悲天悯人的诗,或者是写出一篇散文来哀叹自然界的无情以及生命的无常。每当世界某个地方发生严重的自然灾难时,在下一期的文艺城或者四面八方版位绝对会出现许多有关该自然灾难的作品。我必须承认自己起初对这些作品非常反感,因为我总觉得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将罹难者的生命和生还者的痛苦廉价化,尤其是在许多作者大概不认识任何罹难者或者生还者,或者是无法正确地从世界地图指出灾区地点的情况下。不过,再仔细想想后,各位朋友写那些文章大概是出自于好意,因为他们应该是想将稿费捐给受到自然灾难影响的人吧。
除了文人朋友外,许多艺人朋友也在自然灾难发生后利用他们的知名度来帮助灾难后的募款活动。当然,这对许多艺人来 说是个双赢的政策,因为不仅可以提高曝光率,以及顺便宣传最新的作品,还可以在一般民众的眼里树立起拥有爱心的形象。当然,如果要谴责这些艺人利用自然灾难的行为,不如反思社会的某种病态。为什么需要艺人们的呼吁才会想出来捐钱呢?难道从报纸上的画面不足以唤起各位的恻隐之心吗?
仔细想想,自然灾难必须多严重性才能让我们悼念罹难者呢?假设某自然灾害并没有直接通过物理方式使到任何人死亡,而是间接导致伤亡,我们还必须悼念罹难者吗?例如有龙卷风在某间医院附近经过而导致里头有心脏病的病人病发身亡,或者说某个人在发生地震后因为害怕房屋坍塌而逃到户外时被路上的车子撞死,我们必须悼念这些人吗?
或者说尽管某灾难造成许多财务上的损失,不过仅导致一个罹难者,而且是得了绝症而只有三个月寿命的老人,那么我们必须悼念此人吗?如果答案是必须,那么为何我们不悼念那些平常在公路意外丧命的人呢?在任何一个国家里,每年在马路罹难的人数通常都会比在自然灾难的罹难者的人数高,那么为何有关当局都没有为这些人立起悼念碑,就好像为自然灾难的罹难者立起悼念碑一样?
当然,最直接悼念自然灾难罹难者的方法,其实应该是用尽各种方法拯救和照顾生还下来的人吧。因为生还者多数都可能是罹难者至亲的人,相信罹难者都希望生还的人可以受到照顾吧?
要悼念自然灾难的罹难者的原则大概就跟悼念任何过逝的人一样,必须 看与往生者的交情多深,以决定悼念时的情绪和方式。如果你在葬礼看到一个人哭得死去活来,然后得知此人其实与死者毫无交情,那么你大概会觉得此人非常虚伪吧。或者说,如果往生者的亲人都没什么情绪的话,大家在私底下都会议论纷纷,彼此猜测死者是否与家人不和。
当然,悼念自然灾难的罹难者还是有些不同,毕竟很多时候罹难者都不是我们所认识的人,而且他们的尸体通常在十万八千里之外,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到他们的葬礼面前声泪俱下地控诉大自然的残酷 。因此,我们只能够透过其他间接的方式悼念罹难者。
对于文匠而言,最直接的悼念方式大概是透过笔尖写出一首悲天悯人的诗,或者是写出一篇散文来哀叹自然界的无情以及生命的无常。每当世界某个地方发生严重的自然灾难时,在下一期的文艺城或者四面八方版位绝对会出现许多有关该自然灾难的作品。我必须承认自己起初对这些作品非常反感,因为我总觉得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将罹难者的生命和生还者的痛苦廉价化,尤其是在许多作者大概不认识任何罹难者或者生还者,或者是无法正确地从世界地图指出灾区地点的情况下。不过,再仔细想想后,各位朋友写那些文章大概是出自于好意,因为他们应该是想将稿费捐给受到自然灾难影响的人吧。
除了文人朋友外,许多艺人朋友也在自然灾难发生后利用他们的知名度来帮助灾难后的募款活动。当然,这对许多艺人来 说是个双赢的政策,因为不仅可以提高曝光率,以及顺便宣传最新的作品,还可以在一般民众的眼里树立起拥有爱心的形象。当然,如果要谴责这些艺人利用自然灾难的行为,不如反思社会的某种病态。为什么需要艺人们的呼吁才会想出来捐钱呢?难道从报纸上的画面不足以唤起各位的恻隐之心吗?
仔细想想,自然灾难必须多严重性才能让我们悼念罹难者呢?假设某自然灾害并没有直接通过物理方式使到任何人死亡,而是间接导致伤亡,我们还必须悼念罹难者吗?例如有龙卷风在某间医院附近经过而导致里头有心脏病的病人病发身亡,或者说某个人在发生地震后因为害怕房屋坍塌而逃到户外时被路上的车子撞死,我们必须悼念这些人吗?
或者说尽管某灾难造成许多财务上的损失,不过仅导致一个罹难者,而且是得了绝症而只有三个月寿命的老人,那么我们必须悼念此人吗?如果答案是必须,那么为何我们不悼念那些平常在公路意外丧命的人呢?在任何一个国家里,每年在马路罹难的人数通常都会比在自然灾难的罹难者的人数高,那么为何有关当局都没有为这些人立起悼念碑,就好像为自然灾难的罹难者立起悼念碑一样?
当然,最直接悼念自然灾难罹难者的方法,其实应该是用尽各种方法拯救和照顾生还下来的人吧。因为生还者多数都可能是罹难者至亲的人,相信罹难者都希望生还的人可以受到照顾吧?
飞机座位
(刊登于联合早报副刊2008年8月)
每当在机场check-in时,服务人员总会问是否想要靠窗或者走道的座位。很多时候,我们可以从乘客的选择看出他乘搭飞机的次数。例如我记得自己第一次搭飞机时,因为得到了靠窗的座位而兴奋不已。此心态很容易理解,因为能够从高处看风景的机会不多,尤其是能够看到地面熟悉的景象渐渐变成模型的规格,此视觉上的转变总会让人感觉神奇。
然而,在搭过几次飞机后,就觉得座位靠窗或走道都无所谓,因为除了起飞和降落时以外,在航程中都只能看到云朵,无法看到任何风景。在开始搭乘长途飞机后,就比较喜欢靠走道的座位,因为上厕所比较容易。上厕所在短程航线绝对不是问题。不过,长途飞机上如果屡次要从靠窗的座位跨过两个身躯走到厕所肯定会遭那两个人白眼,尤其是当他们正在熟睡时。除此之外,如果觉得身体过于挤迫的话,还可以将身体往走道的方向靠,以得到一些空间。不仅如此,下飞机时也可以立刻起身取手提行李和往机舱大门的方向走,好让自己比较快抵达海关。
尽管飞机座位在某种程度是可以在购票或者办理登机手续时选择,不过坐在身旁的乘客就得听天由命了。除了害怕身旁的乘客是身型较为肥硕的人,最不能够忍受携带小孩和婴儿的家长,因为这将保证你在旅途中无法得到任何宁静的时刻。当小孩吵闹时,多数乘客都会碍于他们的年纪而忍气吞生。我表面上也如此应付,只不过乘小孩的家长不注意时向吵闹的小孩示出不友善的眼色。
我在飞机上也无法忍受那种因为坐在隔壁就觉得应该跟你聊天的家伙。明明就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却好像要跟你装得是多年不见的朋友。我通常会用肢体语言传达自己不想交谈的讯息来应付,而对方多数也会知难而退。不过有时也会碰到那种少根筋的家伙,就算你已经假装很专心地在观看班机上所播映的电影,他还是企图想跟你交谈。遇到这种人,也只能大叹自己倒霉。
当然,以上状况也有例外。如果对方是个美女的话,就算话题多无聊,多数男生都会舍命陪君子吧。老实说,多数男生在搭飞机时都会幻想自己拥有那种类似八流电影情节里的艳遇,可以在三万英尺的上空认识异国美女,然后谱出一段刻苦铭心的异国恋情。因此,许多男生在乘搭飞机时大概都会和我一样,非常期待身旁坐的是位婀娜多姿的美女。然而,许多时候坐在身旁的都不会是女生。即使是女生,通常不是其貌不扬,就是上了年纪的欧巴桑,让异国恋情的梦想在瞬间幻灭。
不过,仔细想想,或许那些其貌不扬的女生和欧巴桑在看到我之后,也同样拥有幻灭的感觉吧。
每当在机场check-in时,服务人员总会问是否想要靠窗或者走道的座位。很多时候,我们可以从乘客的选择看出他乘搭飞机的次数。例如我记得自己第一次搭飞机时,因为得到了靠窗的座位而兴奋不已。此心态很容易理解,因为能够从高处看风景的机会不多,尤其是能够看到地面熟悉的景象渐渐变成模型的规格,此视觉上的转变总会让人感觉神奇。
然而,在搭过几次飞机后,就觉得座位靠窗或走道都无所谓,因为除了起飞和降落时以外,在航程中都只能看到云朵,无法看到任何风景。在开始搭乘长途飞机后,就比较喜欢靠走道的座位,因为上厕所比较容易。上厕所在短程航线绝对不是问题。不过,长途飞机上如果屡次要从靠窗的座位跨过两个身躯走到厕所肯定会遭那两个人白眼,尤其是当他们正在熟睡时。除此之外,如果觉得身体过于挤迫的话,还可以将身体往走道的方向靠,以得到一些空间。不仅如此,下飞机时也可以立刻起身取手提行李和往机舱大门的方向走,好让自己比较快抵达海关。
尽管飞机座位在某种程度是可以在购票或者办理登机手续时选择,不过坐在身旁的乘客就得听天由命了。除了害怕身旁的乘客是身型较为肥硕的人,最不能够忍受携带小孩和婴儿的家长,因为这将保证你在旅途中无法得到任何宁静的时刻。当小孩吵闹时,多数乘客都会碍于他们的年纪而忍气吞生。我表面上也如此应付,只不过乘小孩的家长不注意时向吵闹的小孩示出不友善的眼色。
我在飞机上也无法忍受那种因为坐在隔壁就觉得应该跟你聊天的家伙。明明就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却好像要跟你装得是多年不见的朋友。我通常会用肢体语言传达自己不想交谈的讯息来应付,而对方多数也会知难而退。不过有时也会碰到那种少根筋的家伙,就算你已经假装很专心地在观看班机上所播映的电影,他还是企图想跟你交谈。遇到这种人,也只能大叹自己倒霉。
当然,以上状况也有例外。如果对方是个美女的话,就算话题多无聊,多数男生都会舍命陪君子吧。老实说,多数男生在搭飞机时都会幻想自己拥有那种类似八流电影情节里的艳遇,可以在三万英尺的上空认识异国美女,然后谱出一段刻苦铭心的异国恋情。因此,许多男生在乘搭飞机时大概都会和我一样,非常期待身旁坐的是位婀娜多姿的美女。然而,许多时候坐在身旁的都不会是女生。即使是女生,通常不是其貌不扬,就是上了年纪的欧巴桑,让异国恋情的梦想在瞬间幻灭。
不过,仔细想想,或许那些其貌不扬的女生和欧巴桑在看到我之后,也同样拥有幻灭的感觉吧。
消费、消费、再消费!
(刊登于联合早报2008年8月17日)
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风暴的影响导致许多美国中低收入人士陷入了经济困境,面临着失去房屋和破产的命运。在很多官方和非官方对于此事件的调查和探讨下,除了总结此风波在某中程度上是美国金融机制上出现了监督上的疏忽之外,还总结贷款者不负责任的消费习惯和态度也是此事件间接的帮凶。
在从不同的媒体管道阅读许多的个案后,不难发现上述贷款者几乎都拥有同样的消费背景。他们几乎都至少拥有一张被刷暴的信用卡,而且在信用卡刷暴后就申请另一张卡来偿还其他信用卡的债。让人费解的是这些人在很多时候都不是用信用卡来购买生活必需品,而是购买奢侈品。尽管我们可以有些事后孔明般地把矛头指向为了业绩和利润而不惜接收这些高风险贷款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不过俗语说一只手掌是打不响的,如果缺少了这些高风险贷款者,或许就不会有次级抵押贷款的风暴了。
上述的消费习惯和态度不仅是高风险贷款者的特征,其实在美国各收入阶层都处处可见,只不过中低收入族群的经济缓冲空间较为稀薄,因此很容易就在面临突发的经济状况时陷入困境。或者说,这种消费习惯不仅在美国社会普遍。如果各位留意近几年在本地的消费习惯,不难发现多数出售的商品渐渐从必需品变成奢侈品。翻开电视观看综艺节目,也不难发现许多艺人讨论他们拥有的无数名牌消费品。就本人的观察,发现身边的有些朋友对于购买奢侈品都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就算是会暂时负债也不觉得是一 回事,仿佛消费替代了节俭成为了一种新的美德。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信用卡公司成功的策略,透过广告画面消除了大众对于消费的罪恶感,间接在消费者心中种下潇洒消费等同活在当下的想法。或许持有这种想法,所以近期才出现了 “卡奴” 的字眼,而近几年来也有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因为卡债无法偿还而宣布破产。
不仅如此,有需求就有供应,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道理。许多商家在设计产品时也不是以耐用和持久作为商品的卖点,而是以时髦和新颖推销产品。例如,我常听到朋友说自己的鞋子已经不能穿了,原因并非破了洞或者鞋底磨平了,而是鞋子的设计是属于上一季的,已经过时了。当然,在消费者脑子里种下服饰产品拥有季节的想法在某中程度是种心理上的固定产品淘汰 (planned obsolescence) 策略,就如同许多电子产品的厂商在设计和制造产品时就直接有计划地让产品在某段时间后无法使用的原理一样。
如果从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大众消费,多数人大概会认为大众消费是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行为。只要大众一直消费,就会增加对于商品和服务的要求,间接制造就业机会。这就是为何美国政府今年为了抵抗次级抵押贷款风暴所带来的经济萧条而推出了所谓的经济刺激配套,将部分税金退还给纳税的人民,只希望大众会利用额外的现金消费,以刺激疲弱的经济。即使国家经济没有陷入疲态,有关当局也还是会透过此方法刺激经济。本地近几年来不是也有许多类似的配套吗?当然,此措施是否有效其实见仁见智。
由于本人并非经济学者,因此没有办法深刻领略这其中的经济道理。 我只是在自己持有的价值观里无法苟同这种消费形态,毕竟自己从小就被灌输了节俭就是美德的想法。更何况,本人对于环保运动非常支持,经常从不同管道听到地球资源在不久的未来内将面临短缺的说法。如果此话当真,那么上述的消费形态大概不能为地球环保和保护地球资源做出任何贡献,反而会使情况越来越糟糕吧?不仅如此,那些还未寿终就寝就被仍掉的商品,在某中程度上不是会让日趋严重的污染问题雪上加霜吗?
当然,本人也并非在提倡大家都过着过度节俭恶的苦行僧的生活,完全不要进行任何消费。毕竟大家拼命地工作只是为了可以在适当的时机享受和宠宠自己。然而,在各位要购买某件商品时,不如想想您消费的理由是什么吧。
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风暴的影响导致许多美国中低收入人士陷入了经济困境,面临着失去房屋和破产的命运。在很多官方和非官方对于此事件的调查和探讨下,除了总结此风波在某中程度上是美国金融机制上出现了监督上的疏忽之外,还总结贷款者不负责任的消费习惯和态度也是此事件间接的帮凶。
在从不同的媒体管道阅读许多的个案后,不难发现上述贷款者几乎都拥有同样的消费背景。他们几乎都至少拥有一张被刷暴的信用卡,而且在信用卡刷暴后就申请另一张卡来偿还其他信用卡的债。让人费解的是这些人在很多时候都不是用信用卡来购买生活必需品,而是购买奢侈品。尽管我们可以有些事后孔明般地把矛头指向为了业绩和利润而不惜接收这些高风险贷款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不过俗语说一只手掌是打不响的,如果缺少了这些高风险贷款者,或许就不会有次级抵押贷款的风暴了。
上述的消费习惯和态度不仅是高风险贷款者的特征,其实在美国各收入阶层都处处可见,只不过中低收入族群的经济缓冲空间较为稀薄,因此很容易就在面临突发的经济状况时陷入困境。或者说,这种消费习惯不仅在美国社会普遍。如果各位留意近几年在本地的消费习惯,不难发现多数出售的商品渐渐从必需品变成奢侈品。翻开电视观看综艺节目,也不难发现许多艺人讨论他们拥有的无数名牌消费品。就本人的观察,发现身边的有些朋友对于购买奢侈品都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就算是会暂时负债也不觉得是一 回事,仿佛消费替代了节俭成为了一种新的美德。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信用卡公司成功的策略,透过广告画面消除了大众对于消费的罪恶感,间接在消费者心中种下潇洒消费等同活在当下的想法。或许持有这种想法,所以近期才出现了 “卡奴” 的字眼,而近几年来也有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因为卡债无法偿还而宣布破产。
不仅如此,有需求就有供应,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道理。许多商家在设计产品时也不是以耐用和持久作为商品的卖点,而是以时髦和新颖推销产品。例如,我常听到朋友说自己的鞋子已经不能穿了,原因并非破了洞或者鞋底磨平了,而是鞋子的设计是属于上一季的,已经过时了。当然,在消费者脑子里种下服饰产品拥有季节的想法在某中程度是种心理上的固定产品淘汰 (planned obsolescence) 策略,就如同许多电子产品的厂商在设计和制造产品时就直接有计划地让产品在某段时间后无法使用的原理一样。
如果从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大众消费,多数人大概会认为大众消费是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行为。只要大众一直消费,就会增加对于商品和服务的要求,间接制造就业机会。这就是为何美国政府今年为了抵抗次级抵押贷款风暴所带来的经济萧条而推出了所谓的经济刺激配套,将部分税金退还给纳税的人民,只希望大众会利用额外的现金消费,以刺激疲弱的经济。即使国家经济没有陷入疲态,有关当局也还是会透过此方法刺激经济。本地近几年来不是也有许多类似的配套吗?当然,此措施是否有效其实见仁见智。
由于本人并非经济学者,因此没有办法深刻领略这其中的经济道理。 我只是在自己持有的价值观里无法苟同这种消费形态,毕竟自己从小就被灌输了节俭就是美德的想法。更何况,本人对于环保运动非常支持,经常从不同管道听到地球资源在不久的未来内将面临短缺的说法。如果此话当真,那么上述的消费形态大概不能为地球环保和保护地球资源做出任何贡献,反而会使情况越来越糟糕吧?不仅如此,那些还未寿终就寝就被仍掉的商品,在某中程度上不是会让日趋严重的污染问题雪上加霜吗?
当然,本人也并非在提倡大家都过着过度节俭恶的苦行僧的生活,完全不要进行任何消费。毕竟大家拼命地工作只是为了可以在适当的时机享受和宠宠自己。然而,在各位要购买某件商品时,不如想想您消费的理由是什么吧。
Friday, August 01, 2008
免疫风波
(刊登于联合早报2008年7月27日)
最近,美国民间谣传了替婴儿注射疫苗会导致自闭症的说法,导致有些家长拒绝让自己的子女接受免疫注射。不仅如此,美国的两位总统候选人在竞选的活动上甚至承诺假若自己当选后会成立特别调查小组来针对此问题做出彻底的调查。
有关免疫注射会导致自闭症的说法,其实源自于英国1998年的一份医疗研究报告。该报告的主要研究者Andrew Wakefield声称有些婴儿在接受了综合性免疫注射后出现了类似自闭症的症状。当然,在此研究报告发表后,英国接受免疫注射的人数有减少的趋势。然而,自从以上报告的发表后,在许多国家所进行的研究都无法明确找出免疫注射和自闭症的关联,而在许多大型的人口调查中,研究者都没有找到接受免疫注射的婴儿比未接受注射的婴儿更有可能患上自闭症的证据。不仅如此,除了Wakefield之外,在原本1998年那份报告的其他研究者都先后发出声明,表示他们收回该报告的结论。Wakefield也于2004年因为涉嫌进行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而被英国通用医学委员会 (British General Medical Council) 起诉。无独有偶,Wakefield在事件发生后离开了英国前往美国德洲继续进行有关免疫注射和自闭症的 “研究”,也间接成为了美国民间盛传免疫注射会导致自闭症的说法的主要推手之一。
当然,免疫注射并非毫无风险。大概有10%的婴儿会在注射后呈现发烧或者出疹的症状,而大概5%会呈现短暂性的关节疼痛。然而,这些症状几乎都不会导致长期的脑部伤害。更何况,根据许多研究自闭症专家的看法,自闭症可说是由于先天的遗传性疾病,而几乎没有研究显示自闭症是后天环境因素所导致。尽管美国的疾病管制中心和英国许多有权威的医疗学者一再地向一般民众指出免疫注射会导致自闭症的说法毫无证据,不过有一些英国和美国的民众还是坚持不让自己的儿女接受免疫注射。虽然数据显示免疫注射可以有效地防止麻疹所导致的瘫痪和死亡,不过有些较为激进的民众还是一直质疑免疫注射的有效性,甚至提出药剂公司和政府勾结的阴谋论,毫无根据地指责政府之所以鼓励民众让他们的子女接受免疫注射是为了让药剂公司从中牟利。有趣的是这些民众并非全都属于低教育水平,有许多都是拥有高等学位的大学毕业生。
关于此无中生有的争议,让我想起了英国著名科学家Richard Dawkins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由于一般人对于科学和医疗进步所带给人类的好处已经习以为常,或者是对于基本的科学常识一无所知,因此很多时候都会持有与正常想法完全不同的看法。到了我们这代,或许麻疹已经变成是非常罕见的疾病了,而许多年轻人几乎不认识任何因为出麻疹而过世的儿童。然而,咱们只要问一问我们的父母那一代的人,或许就不难发现他们一定会认识一些因为麻疹而过世的 儿时玩伴。如果问一问咱们祖父母那代,肯定会找出更多因为麻疹而去世的小孩。我相信如果让上一代的人选择的话,即使告诉他们注射麻疹的疫苗或许会导致自闭症 (其实不会),他们大概愿意冒此 “危险” 吧。
当然,一般大众因为对于科学和医疗进步的普通常识不够了解而产生荒谬看法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以上例子只是近期让本人感到咋舌的事件之一。不相信的话,各位可以去调查有关基因改造食品会危害健康的说法、或者是太接近高压电线会导致血癌的说法、或者是吃下微波炉处理的食物对身体有害的说法。仔细想想,近年来在英美掀起的免疫风波所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有关当局不仅需要透过公共医疗使得一般大众的身体得到免疫,以防止疾病的侵袭,也必须在公共教育再下功夫,使得一般大众的思维也得到免疫,好让他们可以抵抗这些毫无根据的荒谬说法吧。
最近,美国民间谣传了替婴儿注射疫苗会导致自闭症的说法,导致有些家长拒绝让自己的子女接受免疫注射。不仅如此,美国的两位总统候选人在竞选的活动上甚至承诺假若自己当选后会成立特别调查小组来针对此问题做出彻底的调查。
有关免疫注射会导致自闭症的说法,其实源自于英国1998年的一份医疗研究报告。该报告的主要研究者Andrew Wakefield声称有些婴儿在接受了综合性免疫注射后出现了类似自闭症的症状。当然,在此研究报告发表后,英国接受免疫注射的人数有减少的趋势。然而,自从以上报告的发表后,在许多国家所进行的研究都无法明确找出免疫注射和自闭症的关联,而在许多大型的人口调查中,研究者都没有找到接受免疫注射的婴儿比未接受注射的婴儿更有可能患上自闭症的证据。不仅如此,除了Wakefield之外,在原本1998年那份报告的其他研究者都先后发出声明,表示他们收回该报告的结论。Wakefield也于2004年因为涉嫌进行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而被英国通用医学委员会 (British General Medical Council) 起诉。无独有偶,Wakefield在事件发生后离开了英国前往美国德洲继续进行有关免疫注射和自闭症的 “研究”,也间接成为了美国民间盛传免疫注射会导致自闭症的说法的主要推手之一。
当然,免疫注射并非毫无风险。大概有10%的婴儿会在注射后呈现发烧或者出疹的症状,而大概5%会呈现短暂性的关节疼痛。然而,这些症状几乎都不会导致长期的脑部伤害。更何况,根据许多研究自闭症专家的看法,自闭症可说是由于先天的遗传性疾病,而几乎没有研究显示自闭症是后天环境因素所导致。尽管美国的疾病管制中心和英国许多有权威的医疗学者一再地向一般民众指出免疫注射会导致自闭症的说法毫无证据,不过有一些英国和美国的民众还是坚持不让自己的儿女接受免疫注射。虽然数据显示免疫注射可以有效地防止麻疹所导致的瘫痪和死亡,不过有些较为激进的民众还是一直质疑免疫注射的有效性,甚至提出药剂公司和政府勾结的阴谋论,毫无根据地指责政府之所以鼓励民众让他们的子女接受免疫注射是为了让药剂公司从中牟利。有趣的是这些民众并非全都属于低教育水平,有许多都是拥有高等学位的大学毕业生。
关于此无中生有的争议,让我想起了英国著名科学家Richard Dawkins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由于一般人对于科学和医疗进步所带给人类的好处已经习以为常,或者是对于基本的科学常识一无所知,因此很多时候都会持有与正常想法完全不同的看法。到了我们这代,或许麻疹已经变成是非常罕见的疾病了,而许多年轻人几乎不认识任何因为出麻疹而过世的儿童。然而,咱们只要问一问我们的父母那一代的人,或许就不难发现他们一定会认识一些因为麻疹而过世的 儿时玩伴。如果问一问咱们祖父母那代,肯定会找出更多因为麻疹而去世的小孩。我相信如果让上一代的人选择的话,即使告诉他们注射麻疹的疫苗或许会导致自闭症 (其实不会),他们大概愿意冒此 “危险” 吧。
当然,一般大众因为对于科学和医疗进步的普通常识不够了解而产生荒谬看法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以上例子只是近期让本人感到咋舌的事件之一。不相信的话,各位可以去调查有关基因改造食品会危害健康的说法、或者是太接近高压电线会导致血癌的说法、或者是吃下微波炉处理的食物对身体有害的说法。仔细想想,近年来在英美掀起的免疫风波所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有关当局不仅需要透过公共医疗使得一般大众的身体得到免疫,以防止疾病的侵袭,也必须在公共教育再下功夫,使得一般大众的思维也得到免疫,好让他们可以抵抗这些毫无根据的荒谬说法吧。
Subscribe to:
Posts (Atom)